信任沟通可增强政策执行中的公众自发性合作

资讯 0
信任沟通可增强政策执行中的公众自发性合作在疫情期间,政府通过强制戴口罩和设立罚款来维持公众的合作行为。措施生效期间,大多数人遵守规定。但随着疫情缓解和惩罚机制取消,街头不戴口罩的人迅速增多。这种现象反映出,虽然惩罚能短期内提高合作率,但其效力往往难以持续。一旦惩罚被撤除,合作行为常常出现明显回落。...

信任沟通可增强政策执行中的公众自发性合作

202504040224532336.jpg

在疫情期间,政府通过强制戴口罩和设立罚款来维持公众的合作行为。措施生效期间,大多数人遵守规定。但随着疫情缓解和惩罚机制取消,街头不戴口罩的人迅速增多。这种现象反映出,虽然惩罚能短期内提高合作率,但其效力往往难以持续。一旦惩罚被撤除,合作行为常常出现明显回落。

一项发表在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》(PNAS)的最新研究发现,在撤除惩罚机制后,如果权威机构以简短的方式表达对公众的信任(例如“我们相信大家会自觉合作”),合作水平可以显著回升,平均提升幅度超过25%。这表明,信任沟通可能比惩罚机制更具持续性和成本效益。

研究采用了公共物品博弈实验框架,模拟现实中的合作与自利选择情境。参与者被分组,在有惩罚和无惩罚的条件下进行决策。撤销惩罚机制后,研究者对不同组别分别传达信任、不信任或不进行沟通。结果显示,信任沟通能够持续提高参与者对他人的信任感,并显著提高其对公共资源的投入水平。

无论惩罚来自系统、外部第三方,还是来自同伴,当加入信任沟通后,合作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条件。即使在后续完全取消惩罚的阶段,信任沟通所带来的合作提升仍然能够延续。

研究认为,人类具有“条件性合作”的心理机制,即在感知到他人或权威对自己的信任时,更愿意展现合作行为。信任沟通激发了这一倾向,在没有外在强制力的情况下,也能维持一定程度的社会协作。

这项研究提示,在公共政策实践中,与其依赖持续的高强度惩罚,不如通过适当的信任表达来激发人们的责任感与合作意愿。这种方式不仅更加节约资源,也有助于构建长期稳定的公共行为规范。

本网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参考,请与24小时之内删除 软件无法下载或下载后无法使用,请点击报错,谢谢!

支付宝
微信
QQ钱包
文章目录